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国内几个比较出名的出版社和出版公司,相信大家对出版社和出版公司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出版社和出版公司是一样的吗?当然不是!那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呢?
我们国家目前只批准了580家左右的出版社,大部分出版单位都以民营出版的状态存在,甚至一些出版社的分支机构也不能以出版社注册登记,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上海成立的“上海贝贝特”“北京贝贝特”等。民营出版什么状态呢,最重要的是策划出版了很多品种图书,但没有图书书号,图书封面下方署名的出版社都不是公司本身的名字。
书号尽管只是一串数字,但却是国家控制的,只分配给上面提到的500多家出版社,对于大量的民营出版公司来说,要想出版合法的图书,就需要和出版社合作,所以才有了一本书会有两个出版单位的现象出现。
下面我们就从所有制、资源、产业规模、产业领域四个方面来看一下出版社和出版公司之间的区别:
所有制不同
国有出版社与民营出版公司一个很本质的不同,在于所有制的不同。
国有出版社是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具有我国法律赋予的合法出版主体地位。他们有以国家实力为后盾的信誉担保,在各种业务合作中,拥有更好的社会信誉。
民营出版公司多是私有制、股份制公司,他们的优点在于产权非常明晰,有恒产者有恒心,经营者具有更为充分且持久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资源不同
国有出版社拥有较多的政策资源。除了拥有象征出版权的书号,还有税收优惠,以及国家和地方的保护,如教材出版与租型,各种政府项目出版,各地也将多销本版书作为考核当地新华书店的重要指标。
国有出版社的利润来源,总体可以分为六大部分:一是各种教材,二是系统教辅,三是与民营公司合作出版,四是党政用书与政府项目,五是自带经费的出版,六是自主策划的一般图书。许多利润获得与专有出版权和政策保护密切相关,其中教材与教辅利润就约占70%~80%左右的份额。
民营出版公司的状态是产业内,体制外。他们没有出版权,也几乎没有什么政策资源——虽然随着一些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民营书业渐渐浮出水面,也有一些企业也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但与国有出版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存在的理由在于市场,基本完全依赖市场而存在。
他们所从事的领域,多是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领域,比如市场化教辅和大众出版领域。或更具创新精神的领域,如点读图书和数字出版。他们的利润来源,绝大部分是通过市场竞争而获得的,市场化的利润约占民营书业利润的95%以上。
产业规模不同
在教育出版领域,就企业个体来说,教育类出版社的规模要比民营公司大许多,高教出版社的年销售码洋达20多亿,还有多家达到十几亿元,而民营规模最大的教辅公司是十几亿元销售码洋。
而且,出版社的发货折扣要高得多,一般六几折甚至达到七几折,而且民营公司的发货折扣要低得多,平均只有三几折。显然,教育出版产业的国有出版社要比民营公司实力强很多。就产业总量来说,虽然民营教辅板块要强于国有教辅板块,但因为缺少教材一大块,民营公司的在教育出版的整体实力弱于国有。
在大众出版领域,无论企业个体还是产业总量,民营公司的实力都大于国有出版。就企业个体来说,近两年来,大众出版领域崛起一批1~5亿元的民营公司。在大众畅销书排行榜上,70%以上是民营公司策划的产品。
在专业出版领域,民营公司整体非常弱小,与国有出版板块差距甚大。
所以,在总体产业领域,国有出版社的产业规模要比民营公司更大一些。但从单个企业发展速度来说,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平均远远大于国有企业。以国有企业30~50年的时间且有那么多政策资源,比之于民营企业在十几年甚至几年且资源匮乏的条件下成长到这么大,企业效率一望而知。
产业领域不同
就整个产品领域来说,国有民营的分布不同。
国有出版社成立之时,就有合理布局、总量调控的原则,出版社业务涵盖社会各个领域,如教育、科技、少儿、文艺、古籍、民族等,分工明确,覆盖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大众出版各个板块。
而民营出版公司所涉及的产品领域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政策的限制,有些出版板块明令禁止民营公司涉入,比如某些教材领域、党政文件出版等;二是市场的需要,民营公司是因市场需要而产生和存活的。所以目前民营出版公司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教辅出版,二是大众出版。教材出版和专业出版也有,但份额极少。
在同一个出版单位,国有民营的产品线设置也有不同。
国有出版社无论大还是小,产品线都是比较多的,正所谓大而全、小而全。一家教育类出版社出版各种教材的同时,也会出版教辅,甚至与此毫不相关的大众出版,如经管类图书、生活类图书、文史类图书、少儿类图书。一家很小的专业出版社,同时也会出版英语类图书、社科类图书。
而相比之下,民营出版公司的产品线要单纯得多。一家教辅公司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教辅,它可以上下延伸产业链,从中学向上延伸到大学、向下延伸到小学甚至幼儿园,但不会轻易去涉足大众出版。一家大众出版的公司决不会去做教辅、英语,一家学术出版公司很少会做生活类图书,一家经管类图书公司也基本不会去出版青春文学。也就是说,民营公司的产品定位更为清晰。
这其中的原因,有的出版社有稳定的教材或系统教辅的利润支撑,经营压力要小得多,有财力有余力去做各个板块的探索,或出版一些虽然没有利润但较具社会价值的产品。再来,国有出版社因为有书号资源,可以与民营公司合作出版各个类别的图书,反正没有风险,还有利润。而民营公司因为资金实力尚小,且经营成本和市场风险要比出版社大得多,一定要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在产品研发前期的市场调研上,民营公司下的功夫总体要比国有更多。
民营的产品必须要经市场认同,自己才能生存下去,所以对于前期的选题调研也更为严格。一些企业老总一年有10个月都在各地出差调研,跟踪渠道,及时改进自己。在出版社,除了部分机制比较灵活的出版社对前期研发做得比较到位外,许多出版社仍是坐商,坐等书稿上门,坐得与民营公司的合作。
国有和民营本来各有利弊,但竞争条件不公平,褒谁贬谁都让人难以信服。
对于出版社来说,国家的出版垄断使出版社有更多资源,更宽裕的生存条件,但部分出版社由于对政策资源的依赖,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创造能力,结果武功渐废,后果更为可悲。
对于民营公司来说,虽然在灰色地带也获得了一些市场优势,但这对他们的发展制约更多,除了要支付较高的经营成本,还无法树立自己的品牌,难以确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结果成了一棵永远长不高的“不老树”。
对于相关主管部门来说,目前的状况保持了出版行业的稳定,管理相对容易,但因此造成了市场的混乱,加大着行业的内耗,它妨碍了出版业在统一规则下做强做大的机会。
任何行业主体都是良莠不齐的,国有企业有好有差,民营企业同样如此。关键是,不应以出身、所有制而论,而以其创造的价值评判,赋予他们公平的竞争条件和评价机制,真正使优者胜,劣者汰,这才是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